2025-08-14 15:12
随着各市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揭晓,202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强城市排名随之更新,依次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南京、武汉。
以EMC官网登录入口全国社零平均增速5%为基准线,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五城共同组成增速领跑阵营。其中,武汉表现尤为亮眼——以7.3%的同比增速位居十强榜首,成为榜单中唯一增速突破7%的城市,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增长动能。
近年来,武汉全方位激活消费市场,将其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多位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在7.3%的增速背后,武汉走出“传统消费升级+场景消费创新”的升级路径,锚定中部消费活力“第一城”,通过供给端创新,持续激活消费新动能。
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武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592.8亿元,同比增长5.5%,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在经济底盘持续壮大的同时,消费引擎迸发动能: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79.97亿元,同比增速达7.3%。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黄漫宇向记者指出,参照一线城市发展轨迹,城市经济往往经历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的转型。2023年武汉GDP迈入“两万亿元俱乐部”,城市能级的跃升,正加速推动这一动能转换进程。
记者注意到,武汉市政府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将“做强消费主引擎”置于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首位,同时也被列为今年武汉市“重点做好十一个方面工作”的首位。黄漫宇认为,这一明确的政策导向,为武汉市促消费、活市场提供了指引和动力。
从政策引导来看,武汉在促进消费方面,一直展现出前瞻性和执行力。早在2024年,武汉就率先在全国推出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配套支持措施。进入2025年,该政策持续加力扩围,与促消费政策紧密相关的商品类别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武汉与促消费政策密切相关的家具类、家用电器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19.8%、40.5%、27.4%。
在精准施策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黄漫宇指出,武汉消费市场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创新,文旅商体深度融合,政策与场景共振,形成裂变效应。武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今年举办展会节事活动1100场以上,开展“乐购武汉”促消费活动2000场以上。
记者梳理发现,开年以来,跟着春晚游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热辣滚烫小龙虾等活动接续推出,赏花经济、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演艺经济成为武汉的“流量密码”,也让武汉“春赏樱、夏嘬虾、秋欢购、冬潮玩”的全季消费模式不断升级。
以今年3月升级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后首次开赛的武汉马拉松为例,该赛事与武汉体育消费周深度融合,紧扣“跑马赏樱”打造“汉马旅游季”,创新“体育+文旅+商业”模式,推出赏樱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交流之旅等活动。根据汉马组委会数据,共吸引了7.1万人次游客因“汉马”来到武汉,促进赛事流量向消费增量转化,直接消费突破1.17亿元,总拉动效应达2.98亿元。
黄漫宇认为,武汉利用其深厚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在上半年通过密集的活动激活市场热度,形成了强大的消费磁场。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武汉商品零售额增长7.6%,餐饮收入增长2.7%。文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6.1%,休闲观光活动增长16.7%。
在政策与消费场景相互赋能、共同发力的过程中,武汉消费市场的供给结构也在加快改善。6月底,武汉捧回“美好消费典范城市”奖杯。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武汉打造了1500万平方米商业空间和一批消费新场景,引进首店超千家。
8月12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武商集团旗下首家WS江豚会员店,大批市民涌入店内开启“买买买”模式。该店以“付费会员制+精选商品”模式运营,面向付费会员开放。武商超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年内将开出第二家WS江豚会员店。
此前,山姆会员商店已在武汉开出4家门店,与北京、深圳并列,仅次于上海。若武商集团第二家WS江豚会员店开业,武汉的付费制会员商店数量将达到6家,这一数量将超过北京、深圳。
与此同时,武汉的国际化气息不断增强。近两年,武汉新增了SKP等近十个大型购物中心。2024年SKP在武汉开出全国第四家门店,吸引千余国际品牌入驻,其中武汉首店近400家。今年上半年,武汉SKP客流量接近1000万人次,4月10日实现单日销售额1.65亿元,刷新其开业以来销售额纪录。
一般而言,中高端商业载体的数量与当地消费水平紧密相关。武汉清远咨询公司研究员张国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集聚现象,既体现了武汉在供应链优化升级与消费体验创新上的持续推进,也印证了居民消费信心的不断增强。作为重要的制造业重镇,武汉上半年经济基本面的不断夯实,强化了居民的消费信心,这正是消费意愿持续活跃的根本保障。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武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66元,同比增长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47元,增长4.6%。
“通过对集团570万名会员进行抽样调查,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对集团开设会员制超市表示期待和支持。”武商超市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武汉消费者对个性化优质产品和高端品质生活的追求从未改变。
戴德梁行的武汉公司研究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从武汉核心商圈新店开业情况来看,零售业态持续回暖,占到今年上半年新开业店铺数量接近40%。武汉上半年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7%,这一趋势与全国表现一致。
2024年,我国消费十强城市中,除去7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突破万亿元的(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和苏州)城市,还剩下南京、武汉、杭州三座城市“冲刺”万亿元大关。
“相较东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仍缺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万亿元的消费强市。”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秦尊文向记者表示,过去几年,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消费驱动也成为区域竞争最大的变量之一。从增长动力看,季节性消费动能将持续释放,武汉的暑期旅游旺季将为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张国兴认为,除抢抓以旧换新等国家政策机遇,以及从商品提质、服务升级、场景拓展、业态创新等方面提升消费供给品质外,武汉仍需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支撑,完善就业、医疗等体系,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消费空间广阔。
据了解,在服务消费领域,武汉已提出一系列政策,内容包含提升与民生相关的各类服务供给水平。例如,武汉市在2月26日召开的消费提振工作专题会议上提出,提升餐饮住宿服务品质,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领域供给水平和服务标准,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
此外,武汉目前仍存在新型消费缺乏本土特色、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黄漫宇建议,武汉需要提升城市消费辐射力,扩大影响力半径,通过跨境电商、免税店等载体链接全球市场。
近年来,武汉在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道路上持续加速。随着《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近期出台,武汉进一步加大了首发经济的发展力度和入境消费的拓展范围。
6月,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式开门纳客。7月1日起,湖北依据相关规定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武汉SKP、武汉恒隆广场、武汉国际广场等33家商场被纳入其中,彰显出武汉主动拥抱世界的积极姿态。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网上路演
Copyright © 2024 易倍风景文旅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