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4:02
7月23日,2025县域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2025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研究成果,四川省宣汉县再次跻身全国百强县榜单,位列87名,实现连续3年稳居全国百强行列;在四川省7个入围县中排名攀升至第三名。
近年来,宣汉县认真落实四川省委、达州市委决策部署,锚定“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目标,扛牢“三大使命”、实施“五区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惠民生,县域经济发展实现高位突围。2024年,全县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服务业增加值6大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战场的辉煌成就,源于精准的产业布局。宣汉精心构建起“2+3”产业集群:天然气、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如两棵参天大树,为经济发展遮风挡雨;钾盐钾肥、新型储能、精细硫化工三大潜力产业破题起势,似三颗新星,闪耀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在普光经济开发区,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共创锂想4个“百亿级”项目的相继入驻,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770亿元,为宣汉打造千亿级锂钾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
为保障项目落地,宣汉创新“五个一”机制,即每个重大项目都明确一名县领导挂帅、一套专班推进、一个方案实施、一套机制保障。宣汉县多次举办“县委书记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沟通协商”座谈会,县委书记杨勇与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座谈,共商发展大计、共解发展难题。33名县领导带头下沉工地,将办公室搬到项目一线,这样的“一线工作法”催生着令人惊叹的“宣汉速度”。2024年,经开区通过“容缺审批”美联项目手续办理时间缩短60天;财政投入1亿元激励政策资金,支持企业技改升级。如今,宣汉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成为冲刺千亿的“顶梁柱”。
“宣汉锂钾资源潜在储量超7亿吨,但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开采,而是打造‘矿石提锂—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的全产业链。”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已集聚赣锋锂业、正达凯等4个百亿级项目,园区2024年工业总产值达590.8亿元,同比增长10.53%,成为全省“亩均论英雄”效益评价第7名的标杆园区。
今年5月启动的“百日攻坚”行动,更将项目推进推向新高度。截至目前,19个项目实现提前开工,100个重大攻坚项目完成投资38.5亿元、占攻坚计划的67.4%。
2024年8月30日至9月1日,宣汉县举办的“四川玉米高产攻关30年成果(峰城经验)推介暨丘陵山区农机现场观摩会”令人振奋——峰城玉米高产示范田单产突破1290.8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在“粮油+生猪”主导产业和“牛药菌茶果”特色产业框架下,宣汉推动农业“接二连三”。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粮食总产61万吨,居全省第7;打造“宣品天下”区域品牌,11个产品获评“全国名优土特产”。深加工是增值关键:樊哙腊肉通过电商年销1.2亿元,生物降解膜每亩为农民节约成本160元,骅龙塑料的30项专利让农产品包装附加值提升20%。
特色产业的崛起,让农业成为富民产业,联农机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南坝镇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人均年增收8000元;龙泉土家族乡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1.1万名脱贫群众就业。2024年,宣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6%,4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串珠成链,入选“乡村建设国家级样本县”。
桃花米卖到12元一斤,蜀宣花牛“跑”进粤港澳大湾区——这就是宣汉农业的“含金量”。近年来,宣汉县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等方式,宣传推广宣汉的特色农产品。邀请专业团队设计农产品包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此外,还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们正在建设盆周山区现代农业引领区,探索‘农产品加工、社会化服务、品牌培育、园区建设’四大攻坚路径。”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冲目光坚定,信心满满。未来3年,宣汉将实易倍官网首页现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
夜幕降临,巴山大峡谷的《梦回巴国》实景演出场场爆满。这台融合全息投影、威亚等现代技术的文旅大戏,已成为宣汉文旅的新名片。
清晨的月亮坪是被负氧离子唤醒的。被称为“巴山之月”的巨型“人工月球”凌驾于葱郁的林海之上,与周边精心设计的景观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如梦似幻的绚丽画卷。520生态绿道、月麓营地等15个新业态项目,以及月光集市、树冠云廊等网红打卡地,不断刷新游客体验。
在罗家坝遗址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活”了起来。“西南有巴国”系列文创产品成为游客必买的伴手礼,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近年来,宣汉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巴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创新探索“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以巴山大峡谷、月亮坪两大景区为龙头,同步升级峨城山、马渡关石林等生态景区,形成“双区引领、多点支撑”的全域旅游格局。2024年,巴山大峡谷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宣汉县也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百强县”第85位。
“我们不是简单做景区,而是在打造文旅融合的生态圈。”宣汉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深度挖掘巴文化、红色文化、土家文化等特色资源,已培育形成“文化体验+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的多元业态体系。
同时,宣汉县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与重庆开州、城口等地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巴文化精品游”“康养度假游”“红色研学游”3条跨区域线年以来,举办各类文旅活动100余场次,覆盖川渝鄂陕黔五省市,有效扩大了客源市场。2024年,宣汉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成为县域经济新引擎。
“再上百亿台阶、再展百强风采,必须以赤诚之心增进民生福祉,让百万宣汉儿女真切感受到‘百强宣汉’的温度和热度。”宣汉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军说。通过创新实施“温暖宣汉”十大行动,真正让“经济指标”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宣汉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打造了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实施助学圆梦“扶苗育才”专项行动,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为农村高中学校参加高考考生予以资金补助。今年,宣汉中学再次荣膺“中国县域百强中学”称号。县职中本科上线年居四川省同类学校第一,入围“全国中职50强”。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宣汉县创新建立的“财政投入+社会资本”多元筹资机制。2024年,通过设立教育发展基金筹集资金1亿元,完成宣汉中学鹿鸣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学位3360个。同时,实施的“名校+”工程,让当地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宣汉县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专家正在为乡镇患者进行诊疗。该院已连续9年蝉联全国县级医院百强,2024年在西南地区排名前10强。近年来,宣汉县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为核心抓手,成功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建成“三甲”综合医院和“三乙”中医院各一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连续9年居全市第一。
“我们采取‘柔性引才+本土培养’的双轮驱动模式。”县卫健局负责人介绍,通过设立华西医院专家工作站,不仅引进了高层次人才,还培养了大批本土医疗骨干。创新推出的“床旁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办理出入院时间缩短70%,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易倍官网首页众少跑腿”。
据了解,宣汉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2024年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1%以上。创新实施的留守儿童“周末寄宿制”入选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2%的较低水平。全县城镇化率逐步提高,较2023年提高1.4个百分点。普光镇连续2年入围镇域经济西部百强,2025年排名升至第31位。宣汉县成功承办全国新型城镇化现场会,入选“乡村建设国家级样本县”,并被纳入全省“20个扩权强县、20个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15个市域副中心”建设名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起步之年,更是宣汉‘百强晋位、冲刺千亿’的攻坚拔寨之年。宣汉县将坚定不移扛牢‘经济发展排头兵、产业腾飞主阵地、干部队伍试金石’三大使命,‘建圈强链’抓工业、添增量,‘以工促农’抓农业、提质量,‘提振需求’抓消费、挖存量,‘储建并举’抓项目、蓄潜量,不断提高县域经济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早日建成全国‘千亿县’努力奋斗!”站在新的起点,宣汉县委书记杨勇信心满满。(张平、孙伟)
Copyright © 2024 易倍风景文旅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