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09:08
湖南博物院面向暑期延长开放时间,解锁“夜游”新体验;湘剧、花鼓戏等湖南戏剧唱响湘楚民风;“高科技”赋能实景演出展出三湘万象;“无人机﹢烟花秀”点亮璀璨夜空夏日炎炎,伴随着气温火热,湖南文旅市场假日经济“热力值”也持续飙升。
2024年,湖南省全年接待游客超7亿人次,文旅业正式成为全省第4个万亿产业。暑期又至,如何趁势进一步做热文旅市场?湖南各级政协纷纷行动,协商民主的智慧遇上夏日出游的热潮,在三湘大地奏响了助推文旅发展的“协奏曲”。
7月以来,省政协主席毛万春带队赴岳阳、长沙等地就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文科旅融合发展工作开展调研,要求“要做好红色、绿色与古色结合文章,探索更多具有湖湘特色的文旅融合新模式、新业态、新品牌,进一步充实老百姓幸福底色”。此前,毛万春带队赴湖南博物院、湖南烈士公园调研协商推进“馆园融合”工作,助力打造富有湖湘特色的“博物馆公园”。
“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省政协今年重点协商课题。3月以来,省政协党组、主席会议成员分别率队赴省内外多地调研。7月3日,省政协副主席肖百灵率队围绕湘港文旅交流合作情况在省文旅厅走访调研,提出通过政策对接、资源互通、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港澳游客来湘旅游需求服务。7月8日至9日,省政协副主席何寄华在株洲市调研“以农文旅科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要求联动红色旅游资源,擦亮“中华始祖炎帝”文化品牌。
4期视频,全网累计播放量超1000万次,互动留言近万条由长沙市政协指导、望城区出品的《铜官不止窑》系列短视频火热出圈,带动铜官窑人流量持续攀升。按照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关于“深入挖掘铜官窑文化内涵”的要求,市政协联合望城区通过深度协商撮合、在地资源整合、打造顶流IP等方式,助推铜官窑文科旅医融合发展,全力答好“铜官不止窑”命题。
松雅湖公园是长沙县热门景区,但周边配套停车位供需失衡,导致附近路段拥堵,影响游客体验,更制约了区域消费潜力的释放。该县星沙街道政协委员活动组通过开展“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助推“永旺商超松雅湖公园”免费接驳巴士投入试运营,并提出“泊车﹢换乘”方案纾解停车压力,获游客点赞。
身着靛蓝瑶服的民间艺人围坐火塘,瑶歌伴着八音乐器的清越之声穿透雨幕,跑堂舞的银饰叮当与快门声交织成曲永州蓝山县政协联合县文联策划“瑶族民俗影像记录行动”,以文化镜头激活瑶乡暑期文旅市场。株洲炎陵县政协开展集中协商,探索乡村旅游“炎陵路径”,助力民宿产业规范化、集群化、品牌化,助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新业态。
湖南政协人的声音与力量汇入山水间、融进旅程里,推动湖湘文旅发展既富“浪漫诗意”,更添“民主活力”。(记者 刘洋)
进入7月,暑期旅游高峰到来。如何精准匹配不同游客群体核心需求、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四川省各级政协委员纷纷行动起来。
近日,乐山市政协再次就“城市缓堵保畅工作”开展视察监督,委员们以交通组织优化、智慧交通建设、绿色出行引导等方面为切口,深入调研,持续破解易倍官网首页城市拥堵难题,在共绘“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壮美画卷中,积极贡献政协之智、彰显政协之为。
“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长期困扰市民、游客出行,受到广泛关注。”市政协主席黄平林介绍,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自2021年11月市政协八届一次全会以来,市政协委员持续聚焦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提交了包括《开设学生公交专线》《规划引领技术赋能缓解交通拥堵》等50余件提案,针对交通拥堵的痛点难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去年,乐山市相关部门在办理委员提案过程中,实施了新一轮缓堵保畅攻坚战,通过实施绕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加强规划引领和技术赋能、实行客货分流以及开设公交专用道等一系列强有力缓堵保畅措施,有效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主城区工作日拥堵指数由1.666降至1.645,切实让群众看到真变化、感到真成效。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的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大古城之一,春节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独具魅力。
为更好迎接暑期旅游高峰,在古城本源堂民宿的中庭院坝中,一场由多位阆中市政协委员参与的“茶话会”正在热烈举行几把木椅、几张方桌、几杯清茶,参会的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业主代表你一句,我一句,就这么聊了起来。
“都说阆中古城是活着的古城,但是我觉得还差点柴米油盐。”“对,4万余名居民世代传承的生活方式和俚语方言不能丢。”“建议制定针对性政策,鼓励这些有祖传手艺的居民,挑起扁担,在古城当中吆喝叫卖,既增加收入又添烟火气。”很快,一句句肺腑之言就转化为一条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古城内共有9处书香政协委员阅读角,委员们时常与商家、居民、游客近距离沟通交流,不少助推发展的金点子就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阆中市政协主席张晓波介绍,就在不久前,相关部门还采纳了委员建议,对一些不符合古城风韵的装饰物进行了清理,进一步优化了古城风貌。
如今,行走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古色古香的街道两边不仅有张飞牛肉、川北凉粉、传统酱菜等商品售卖,独具特色的咖啡馆、小酒馆、旅拍馆,还有猫咖和演艺场这些新业态,吸引着游客们的脚步。此外,古天文历算学家、“春节老人”落下闳与中国春节文化的渊源,以及原汁原味的年俗文化活动,也让游客们纷纷感言:“如今的阆中古城,好看、好吃、好耍,更有烟火气!”(记者 韩冬)
鲁迅故里的研学团络绎不绝,东湖的乌篷船载满欢声笑语,兰亭的书法体验区座无虚席暑期是文旅消费的黄金期,伴随暑期的到来,浙江绍兴文旅市场持续火爆。让千年古城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热门之选的背后,有着绍兴市政协的精准助力。
为摸清暑期文旅市场的供需情况,绍兴市政协早早行动,组织委员深入景区、文旅企业开展调研。针对游客反映的“热门景点排队久”“夜间消费项目少”等问题,委员们通过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优化景区预约系统,分流高峰客流”“丰富夜间文旅业态,打造特色夜游线路”等建议,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为了让夜晚亮起来、消费火起来,市政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收集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搭建协商平台、邀请专家出招、组织调研视察等方式方法,持续为“夜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徐晓阳委员结合绍兴水乡特色,提出《依托水资源,发展夜游经济》的提案,建议开辟夜游河道,以桥为引,以船为媒,借助多种数字夜游创意手法,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实景、融入演艺、融入科技、融入创意。游客可坐船沿途欣赏视听盛宴,也可上岸亲身体验光影场景。相关部门采纳后,推出沉浸式夜游产品《寻梦绍兴》,融合“船秀﹢实景演艺﹢数字技术”,成功塑造国内首个水上漂流剧场,自开通运营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新媒体曝光量突破100万。
2024年5月,市政协召开“推动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主席会议。会上,针对加快推进绍兴古城“文商旅”深度融合,市政协委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处处长王丽娜建议优化古城交通服务体系,在古城外围地铁站点周围布局P﹢R(停车与换乘)停车场,设置常规公交站、公共自行车、景区接驳车;在古城内地铁站密集设置景区接驳车、公共自行车,接驳车串联各个景区,并加强宣传引导,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构建古城内外“双循环”交通模式。丁立清委员建议做精业态引入,顾及各年龄段游客的需求,游客群体主要面向长三角区域为主、绍兴本地人为辅,消费群体要以“90后”“00后”的年轻人为主,中老年为辅,打造以宋韵文化为内涵,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宋韵易倍官网首页街巷,做好“引进来”“带出去”的文章。
在委员们的持续关注和精准建言下,如今,古城内“一票通”智慧系统让游客畅行无忧;夜间文旅项目点亮“越夜越精彩”的城市名片;沉浸式文化体验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形成了“古今对话、主客共享”的消费新生态。这个暑期,绍兴正以“文化为魂、体验为王、科技赋能”的创新理念,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新动能,让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消费魅力。(通讯员 宋陶柯 记者 鲍蔓华)
夜幕降临,来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女儿城景区,各类民俗表演精彩纷呈,游客络绎不绝。“今年同比,景区游客增加了,可是涉旅纠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9%。”女儿城商圈党委书记陈胜坦言,这一变化背后,离不开恩施州政协委员的积极履职、精准建言。
恩施州女儿城坐落于恩施市城区,是游客来到恩施的必选打卡景区,年接待游客量超400万,有各类经营主体近1500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商业氛围浓厚。但繁荣背后,无序竞争、商户诉求与游客投诉较多、部门联动服务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寻求破题良方,今年3月,恩施州政协组成调研组,穿梭于大街小巷,与商户倾心交谈,倾听游客心声,详细了解情况后,向州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在商圈成立州市联动法律服务工作站,安排律师轮流坐班。相关建议得到副州长祝革鹏高度重视,批示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为商圈健康发展注入法治力量。
同样受益于政协精准助力的景区还有恩施大峡谷。作为恩施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状况与游客体验备受关注。2024年,针对大峡谷景区存在的旅游乱象,州、市两级政协委员化身普通“游客”,开展体验式调研。他们深入景区各个角落,与景区管理人员、商户、当地村民以及游客面对面交流,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0余条。随后,通过召开“院坝协商”,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助力恩施大峡谷景区美誉度持续提升。
大峡谷沿线余家民宿,因硬件设施、服务质量、价格等问题,游客投诉较多。州政协委员袁雄在去年7月召开的州政协九届十一次常委会会议上建言:“要从体制机制上有效统筹,实现部门联动,以始终对市场乱象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让不法行为付出大代价,让来恩游客留下好评价。”
州市两级政协委员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视察报告等多种形式,推动恩施市出台《关于推进大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方案》《恩施市2024年等级民宿评定方案》。
“民宿等级评定标准设定了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促进了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无疑会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恩施市旅游民宿协会会长向婧说。
同时,方案中设置的“引客入恩”奖,更让文旅企业倍感振奋。“不仅有真金白银的支持,更增强了发展信心。”恩施巴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青平感慨。5月19日,该公司获授全州首个AAAAA级旅行社。
“这已经是我第二次到大峡谷旅游了,体验感越来越好。”7月8日,来自广东的游客黄先生在大峡谷游玩后感叹道,尤其对入住的民宿赞不绝口。
如今,恩施州旅游市场活力迸发2024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48亿元;今年预计接待游客1.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0亿元,文旅产业提档升级的画卷正在恩施徐徐展开。(通讯员 向炯 沈宏臣 记者 毛丽萍)
“南昌有了自己的城市海滩”“走,去南昌天然泳场玩水”“周末约起去江边游泳、看落日”夏至以来,随着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的正式开放,江西省南昌市民亲水清凉新体验的话题持续刷屏朋友圈。
英雄城南昌依水而生、因水而兴。随着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的推进,南昌“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永驻。在赣江安全戏水、参与更多水上活动,成为市民日益增长的新期待。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市民爱水亲水的迫切需求,赣江“两滩七湾”天然泳场建设列入南昌市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总投资1.05亿元。市政协将“加快赣江南昌段文旅体综合开发,打响畅游赣江品牌”课题列入2025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5月,市政协召开洪城协商委员市长面对面协商会,委员们为加快赣江南昌段文旅体综合开发积极建言献策。
如何将内河资源转化为公共休闲空间,提供安全环保的亲水体验对于南昌而言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0到1,从无到有,天然泳场的建设确有一定的难度,但运营难度更大。”晏明智委员建议,注重安全设计,统筹生态承载能力,避免过度建设,推广生态修复技术,构建生态友好泳场,增强内河自净能力;提前谋划从单一游泳功能向综合性公共服务空间转型,业态创新探索解决运营可持续性,提升天然泳场附加值;突出赣江亲水洪城玩水的品牌,推动“城市内河”向“市民乐园”的持续升级。
丰盛的赣江水域资源为各类水上竞技项目提供了天然场地,天然浴场的打造更为水上体育运动开展创造了优良条件。近年来,南昌着力打造国际龙舟赛、赛艇大师赛、千人横渡赣江等水上赛事IP,一座水上运动之城扬楫破浪。“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的赣江南昌段不仅是这座城市流动的风景、发展的命脉,也是天然的体育竞技场。”童华委员建议,可借势加快布局建设滑翔伞飞行、通航飞行、无人机竞赛训练基地等,打造国家级低空运动品牌,借助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赛、体验,提升赣江南昌段在文体领域的全国知名度,实现体育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推动南昌水域低空体育旅游差异化、首位化发展。
“紧抓两滩七湾机遇,打好赛事牌,做好水文章,营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的体育名城氛围,将体育﹢文旅﹢商业有效结合,以赛事为引擎,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新活力。”柳晓丹委员结合课题调研建议,谋划游泳、龙舟、皮划艇、垂钓、水上自行车、水上摩托艇等多类型水上项目精品赛事,形成“职业赛事”“自主品牌赛事”“群众体育赛事”等各具特色、互动互联的赛事体系。围绕城市文旅特色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的“三进”活动,将体育赛事、文化底蕴、消费场景深度互嵌,以赛事引流,把参赛和观赛人群变为城市文旅消费人群,让“赛事流量”成为“城市留量”,实现文旅消费增量的转化。(王磊 郭纪征)
Copyright © 2024 易倍风景文旅集团 版权所有 备案号: